自查报告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北大暑假读书班心得体会
北大暑假读书班心得体会

北大暑假读书班

2023-08-310

北大暑假读书班心得体会

  2023821日至24日,本人非常荣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第七届暑假精品读书班活动。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汲取了众多大家的思想精髓以及知名学者的学术精华,也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同学们,倍感荣幸和欣喜,祝愿北大暑假读书班越办越好。现就结合我对老师上课讲授的印象深刻的相关内容,以及我自身的研究方向(三农领域),讲几点心得与体会。

  第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不仅厚植于我国数千年历史之中,而且深入每个中国人心中,既是我们民族的底色,也是带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不竭内在动力之一。正如第一天叶老师所指出的: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这五大特性是当前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和国家所不具备的,尤其是连续性的特征。而结合三农领域来看,这种连续性体现在:(1)从地理上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局生活以及创造灿烂农耕文明的地域从未发生改变,这与一些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有着本质区别。(2)从科学与技术上来看,我国古人农业生产在数千年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农民尊时而为,顺天而为,量地而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二十四节气更是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典型代表。此外,养蚕编丝、畜养家畜、铁器牛耕等农业生产方式都流传至今。重要农业技术书籍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也均被完整保存下来。(3)从文化上来看,农耕文明重要节庆习俗均被完整保存下来,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而且,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农历纪年、神话故事、诗词、书籍、家庭观念、宗族意识以及传统礼仪等等文化载体和符号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心中。

  其次,创新性则体现在不断提升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养活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历史上中原人口的南迁也伴随着对南方丘陵地区的改造,我国南方地区也产生了稻鱼共生、梯田、循环绿色经济等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但是在封建制度背景下,农民经济积累被地主和皇权阶级所掠夺一空,又无外部需求刺激,所以难以通过自身实现经济扩张,也就无法达到对效率这一经济目标的追求。即便如此,我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世界上陶瓷、茶叶、丝绸等产品的净出口国,这也体现了我国农业的创新性。

  统一性在农业生产上集中体现在中央政府可以召集广大农民进行大型的农业或者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如大运河的开凿、长城的修建等等。而在农村社会中体现在地方建立起了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宗族关系,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相对稳定。包容性和和平性集中体现在历史上我国开展的对外交流方面。而且由于我国长期是农业大国和强国,在此基础上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载体的对外交流是主线,从而诞生了茶马古道、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等著名通路。而且我国的对外交流不以侵略和奴役他族为目的,往往只是带有宣传和探索的目的,如郑和下西洋、徐福东渡等,在这一点上也与一些其他国家也具有显著差异。这也体现了周老师所概括的我国文化中带有的佛教色彩积德行善、普度众生(超血缘的博爱)等。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不仅需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还需要结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地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农业农村方面其实具备较为完善的相关知识储备,但是并不系统。而且由于统治者把安邦、稳定和满足皇室需要的治理放在首位,那么利用自给自足、自我管理的自然经济状态去统治广阔的土地以及庞大的人口成为对外封闭状态下皇权统治的最优选择。因此,除了当小农因家庭人口扩张导致的人地矛盾激化的阶段外,数千年的我国农业发展其实一直未面临一个庞大的内、外部市场需求规模。而需求的不足导致很难产生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但是从小农的生产过程来看,其实小农的精耕细作实现了劳动力效率的优化,同时小农的种养结合、复合经营,是一种利用效率较高的自然循环经济模式,这一点非常符合当下我们社会对生态绿色农业的要求。此外,正如周老师提到道家的道法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等均是解决当下农业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参考。而且道家在解决方法上不仅有农道合修、自然农法等指导思想,还给出了有机肥制造、草药种植、建筑堪舆、养生保健等具体方法。而且,道家提出仁民爱物的环境保护主义突破了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观,是人类伦理向非人的生态环境领域的拓展。体现了我国生态思维的超前性,也获得了国外学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论语》还提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对当下处理人与农业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养生保健方面,道家的出世养生思想、佛教修行思想以及完整的中医药体系均是当下我国现代养生保健产业发展急需的优秀文化来源。但是以上思想往往是单一、片面的、不系统的,而且诸子百家有关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虽有共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似,各家学说往往带有其自我目的实现的倾向。例如,道家所言道法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等思想,往往过于强调自然条件和环境,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其出世有余而入世不足。且道家强调洞天福地,在实际操作上想在这样的地方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是较难的。儒家提出的以仁政为基础的农业农村绿色相关思想又过于依赖统治者,在对民众实际操作方面的具体建议不够,倘若统治者不实施农业方面的仁政,那他们就显得无能为力。佛家则是以其自身的修行为主,并不强求民众参与或者践行他们的思想。

  第三,构建中国传统农业农村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树立具备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的系统观。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很多有益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如叶老师总结的民本思想,朱老师提到的义仓制度,周老师总结的佛教普度众生、因果报应、积德行善,道家的道法自然、救穷济急等思想等等。但是诸子百家有关农业农村的思想却一直未系统化,即没有见到全面涵盖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具体方法论的系统理论。在这一点上学生也有所困惑,可能是因为确实是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融合,君子和而不同所致的。而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需要我国理论界对传统的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找出诸子百家思想的共同之处,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紧密结合。具体来看,既要总结归纳传统农业理论中独有的技术及生产经验,又要吸取古人在乡村治理、生态保护、乡村规划、养生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理念,并与当代科技相结合,尽可能地兼顾效率和公平,从而找出我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建波教授讲的那句话人成功的要素:高人指路,贵人引路,小人鞭策。这句话还应该有一个假设和前提,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环境,所遇到的三类人比例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回归上可以视为系数的正负以及数值的差异,但它们都是组成回归方程的自变量,而不是残差项。这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激励我在学术之路上砥砺前行、坚持前进,谢谢!

下载文档成word文档,随意编辑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